0371-66310002
技术专题
公司新闻 技术专题

水产养殖调水肥水有讲究,该如何正确肥水?

发布时间:2020-09-20 浏览次数:

  在水产养殖中,肥水是非常有讲究的,有些养殖户认为养殖早期不需要肥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鱼还没开始大量摄食;二是鱼也没发病。可是等到开始加料,开始死鱼再去肥水就晚了。养鱼重在养水,入春后,池塘肥水在生产实践中尤为重要。

1.png

  一、为什么养殖早期要肥水?

  1、稳定水体,水稳决定成活。

  养殖就怕水变,轻者鱼吃食变差或浮头,如果出现严重水变如严重倒藻(藻类大量死亡)还会有泛塘的危险。定期肥水使得池塘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完善水体生态系统,增强了水体的缓冲性能,稳定水体。同时肥水有一定的保温性。经过我们技术服务人员检测结论如下:气温昼夜温差在10度以上时,肥水池塘比瘦池塘温差小2-3度。鱼也会因为温差大应激免疫力下降受到病原的侵袭,所以科学肥水能稳定水体能保温能够减少发病。

  2、保证溶氧,溶氧决定产量。

  科学肥水培养出的多元化的藻类在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直接为水体增氧。鱼虾正常生长需要保证溶氧在4mg/L以上。溶氧过低鱼虾生长缓慢,吃料变差甚至不吃。同时低氧水体的鱼虾抵抗力低病害多。

  3、保证营养,营养决定规格。

  定期肥水补充有机肥,微量元素等,能有效增加池塘天然饵料(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水体一定肥度,滤食性鱼类(白鲢、花鲢等)营养得到保证,生长更快。

  二、春后新水不易肥的原因

  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清瘦会直接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速度以及摄食能力,高密度瘦水塘则会导致鱼类厌食缺氧浮头。水质清瘦不易肥,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清塘不彻底或底层毒害物质过多导致水体不易肥,经过几年的养殖,塘底多沉积养殖动物的尸体、未被消耗的残饵剩料、以及未被转化的排泄物等,此类物质尤在夏季高温时更易滋生有害细菌微生物,破坏水体平衡,致使肥水老化,瘦水更不易肥,故需要在放苗之前先清塘然后干塘暴晒再蓄新水。

  2、水体杂质过大,透明度低水体不易肥此种情况大都出现在新开挖的池塘或养殖多年的老化池塘,当水体杂质过大、有机质含量过高时,即使向水体施用再多的有机肥或肥水产品效果也不理想,原因是由于当水体杂质过多时,光照浅,杂质占据了藻类生长所需的空间,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藻类生长缓慢或生长受阻,从而影响水体肥沃度。

  3、水体理化指标不正常导致水体不易肥,水体理化指标所指的是当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其中任意一指标过高时都会影响肥水的效果,当然水体中的理化指标还包括重金属、硫化氢、余氯等,一般检测到这些指标达到正常值时或调节到正常水平时,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肥水的效果。

  4、水体浮游动物过量不易肥,当养殖池塘中浮游动物过多时,即使池塘原本处于肥水状态也会在短期内转化为瘦水,例如水体轮虫则是以池塘中隐藻等藻类为食,而藻类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为水体增加溶解氧的,若轮虫将水体提供溶氧的主要工具摄食掉,且繁殖数量越来越多时,此水体将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直接影响养殖鱼类的摄食能力和生长速度,浪费饲料,缺氧严重则有可能导致泛塘;原生动物大量繁殖,以水中的藻类为饵料,并大量消耗水中溶氧。

  5、水体过瘦,缺乏藻种的池塘肥水速度会较慢,此时引进外源肥水,再下肥肥水更易一些。

  6、水体缺乏营养元素不易肥,在每年春后池塘开始加注新水,由于新水本身限制性因素较多,故需补充多种微量元素,然后再投放苗种。

  三、如何科学选肥

  1、化肥

  如复合肥、尿素、磷肥、碳铵等,施用后藻类繁殖较快,水色漂亮,但维持时间短,因为这些肥料营养不全面,小藻类大量繁殖,比例不协调易引发气泡病,还容易因营养不足,导致藻类死亡,因而“来的快,去的也快”。同时用量很难把控,如果用量不准,会造成氨氮高。

  2、普通生物发酵有机肥

  如鸡粪、猪粪、大包肥等,因不溶于水,利用率较低,养殖过程使用,还会臭底。另外施用后易形成过多的浮游动物,易缺氧,水体不稳定。同时这类肥料多发臭,部分物质对水产动物有害。

  3、超能EM菌种

  超能EM菌种充分发酵(活性),起肥快,肥效持久,利于水体稳定,降低氨氮、亚硝酸盐。不诱发疾病,可以作为池塘长期使用的肥料。营养全面,稳水突出,培养的藻类多样化、种类多、数量多,稳定水体,降低发病率。

版权所有:赛有渔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