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6310002
技术专题
公司新闻 技术专题

化肥在水产养殖中如何正解使用

发布时间:2020-09-30 浏览次数:0

  化肥应用于水时很容易分解,很快就会有效,因此也被称为“速效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钙肥。常用的化肥主要有氮肥和磷肥两大类,而钾肥和微量元素化肥应用较少。

1.png

  一、氮肥的使用方法

  氮肥可直接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养殖中常用的氮肥是碳酸氢铵、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和尿素。

  在养鱼生产中选用氮肥时,除了考虑成本、来源、含氮量外还要注意氮的形态、残留物质的作用和对水质的影响。选用氨态氮时,要特别注意用量,使水中的氮分子的浓度不要超过鱼类能长期忍受的最大极限(0.025毫NH3/升),以免抑制鱼类生长。同时要考虑在有效氮被吸收后,有无残留成份,如使用碳酸氢氨残留的碳酸氢根具有补充有效碳的作用;而使用硫酸氨所残留的是硫酸根,在厌氧条件下,会还原成有毒的硫化氢,对养殖水环境不利。使用酰胺态氮要注意,尽管有许多藻类能吸收利用尿素,不过,有研究指出,在有7微克/升以上的NH4+一N时,藻类利用尿素的能力就受抑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藻类只有待尿素在微生物或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氨分子和氨离子时才能间接利用。据农业施肥的研究结果,尿素转变为氨分子和氨离子,在低温季节需7-10天,高温季节需2-3天才能完成,有某种缓效肥的特点,尤其是在与磷肥同时使用时,更应加以注意。

  硝酸态氮也能被藻类迅速利用,在一般施肥浓度下,对其他饵料生物及鱼类无不良影响,其缺点是遇缺氧条件,很容易在脱氮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氮和一氧化二氮而造成损失。在与氨共存时,藻类优先利用氨态氮使对硝酸态氮的吸收受到抑制,在这种情况下,损失的机率就更大,所以尽量不要选用硝酸态肥。另外使用时还要注意肥料的酸碱性,一般选用中性的为好,碱度小,缓冲能力小的水体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为提高肥效,确保安全,在使用氮肥时,应创造相应的水质条件并注意以下问题:

  1.施肥前后防止缺氧,否则脱氮作用的损失增大,有机物的矿化再生作用减弱,对水中增氮不利。

  2.加开增氧机,促使池水的垂直流动,以加速底层水和底泥中的有机氮化物和矿化再生物及时向表层迁移,提高表层水中的含氮量。

  3.注意水中有效形式的氮磷比,仅在氮是真正限制因子时,施氮肥才有效,如果水中相对缺磷,再施氮肥是一种浪费且弊多利少。

  4.针对饵料生物(浮游植物)吸收特点,合理掌握施肥浓度和时间是十分必要的。施肥浓度以水中总氮量略高于0.3毫克N/升为宜,浓度再高吸收速度增加不多,并不经济。施肥时间以午前水体趋于分层时为宜,这更有利于提高肥效。为了保证真光层有效氮含量保持在最佳含量,施肥应该适量多次,及时补充。

  5.使用氨态氮时,必需根据水的pH等条件,严格控制用量,力求分子氨(NH3)的浓度不要超过0.025毫NH3/升。水质过分混浊,粘土胶粒很多时,氨离子易被吸附固定造成损失。

2.png

  二、常用磷肥使用方法

  磷肥大体上可分为可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两大类,在水产养殖中所用的为可溶性磷肥,最常用的是过磷酸钙。

  研究表明,按浮游植物吸收速率计算出的养殖池塘水中有效磷浓度应保持不低于46微克P/升。实际上在发表的诸多论文和报告中,认为有效磷的临界值为20-50微克/升,而多数认为水中的总磷应大于100微克/升.有效磷在40~50微克/升为最佳,可得到最令人满意的初级生产速率及产量。

  在池塘养殖中施用磷肥多用于改良水质,提高并维持表层水的有效磷含量,所以在选用磷肥时,一定要选可溶性磷肥。在施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施用磷肥时,池水的pH值以中性和弱碱性(pH:7.0-7.5)为好,若池水的pH值(pH 8.5以上)过高。则应将磷肥溶解后,调节其pH值使之呈中性或弱碱后再施用。可减少磷肥的损失。注意,磷肥不应与石灰等碱性物质一起溶解使用,否则会发挥化学作用,产生不溶性磷酸三钙,降低肥效。

  2.当大风过后或刚注入新水,池水过于混浊,粘土粒子很多时,不宜施磷肥,以减少吸附固定损失。若为了澄清水质,应另当别论,多耗用一些磷肥可促进悬浮物絮凝沉淀,促进浮游植物增殖。

  3.施用生石灰后,至少应隔10-15天才能施磷肥,否则水中钙离子(Ca2+)浓度大,pH值高,有效磷易与钙离子结成钙盐沉淀而造成损失。

  4.磷肥最好能与有机肥一起沤制后使用,此时有机物多会生成一些可溶性的络合物,使有效磷被吸附沉淀的机会减少,有利于提高肥效。

  5.为使施入的磷肥能在表层水中停留较长时间,以便及时被浮游植物所利用,施肥应选在晴天光照充足的上午进行,也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施肥方法,如挂袋、挂罐等,使肥料缓慢释放也可提高肥效。

  6.使用磷肥时应控制适宜的氮磷比。大量的试验证明当水中有效氮和磷的绝对浓度大于各自最适的施肥指标时,只会浪费一种肥料。但并不会限制初级生产速率和产量。施肥时,控制适宜的氮磷比值为6:7。

  氮肥、磷肥施用比例为1:2,一般情况下亩施尿素2.5千克,磷肥5千克,先用水溶化,然后均匀地泼洒全池,5~7天施一次。

  三、施肥注意事项

  1、养殖前期以有机肥为主,主要是作为基肥使用,肥效持久。后期以无机肥为主,因后期大量投饵,鱼的粪便就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施用无机肥料对水质污染轻,肥效快。

  使用肥料应溶解于水中全池泼洒,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据池塘肥瘦适宜掌握,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水温过高时不宜施肥。氮磷比例控制在3:1左右。高温期禁用有机肥以减少耗氧因子。

  2、影响肥效的主要因子为水温、pH值、溶氧、底质、天气等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如20℃以下肥水较慢、pH7-8.5时肥效最好、溶氧充足时肥效好、壤土比砂质土更易肥水、晴天更易肥水,闷热和阴雨天不施肥。鱼病发生时不施肥;精养池可以不追加施肥。

  3、7-8月份水色变浓后停用氮肥而单独使用磷肥,水质较瘦而氨氮含量较高的池塘应施加磷肥,以磷促氮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吸收池塘中氨氮。

  4、通过施肥改变水体的氮磷比,控制有害藻类繁殖(氮磷比接近或等于16:1时,能有效控制固氮蓝藻的爆发。在杀完蓝藻后,少量多次的补充磷肥也可减少蓝藻爆发),施加硅酸盐肥料促进硅藻等有益藻繁殖,抑制蓝藻等有害藻的爆发。

  5、水体老化及时补肥,恢复藻类活力,适当补充水体碳源不足促进有益菌类繁殖,从而促进水体的肥效。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20-40cm。

  6、虾蟹池塘施加钙肥增进脱壳生长。

  7、掌握施肥后浮游生物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和顺序对水产养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般顺序为:浮游植物(4-5天)----原生动物-----轮虫(4-7天)、无节幼虫---枝角类(6-24天)---桡足类(7-32天),可以根据浮游生物的出现高峰,做到鱼苗适时下塘,有充足的开口饵料,增加成活率节约饲料。

  四、施肥的十大禁忌

  1、雨天施肥。雨天水体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对氮、磷等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差;雨天水量较大,施肥的有效浓度会降低;溢洪时,肥料流失性大。

  2、闷热天施肥。天气闷热时水中溶氧低,施肥后水中有机物耗氧量增加,极易造成鱼类因缺氧而浮头、泛塘。

  3、高温季节施肥。鱼塘施肥宜在每年4~10月、水温25℃~30℃的晴天中午进行,如水温超过30℃,应停施、少施肥料。

  4、浑水施肥。水体过分混浊,说明水体中黏土矿粒过多,肥料的部分离子易被黏土粒子吸附固定、沉淀,使肥效迟迟不能释放。

  5、鱼摄食不旺或暴发疫病时施肥。在鱼摄食不旺时施肥,由肥料培育的大量浮游生物不能被鱼及时利用,易破坏水质;暴发疫病时鱼体抵抗力减弱,若铵态氮肥施用较多易使鱼中毒。

  6、固态肥干施。干施的氮、磷肥呈颗粒状,在水面停留时间较短,易沉入水底,影响肥效。一般在施用固态氮、磷肥时应将其溶解后对水泼洒全池。

  7、化肥单施。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培育鱼类易消化的浮游生物,而浮游生物一般要求氮、磷、钾的比例4∶4∶2,如果单施某种化肥,就会制约肥效的充分发挥。

  8、盲目混施。不是任何两种或多种肥料都可以混合使用的,如施用生石灰,最好等10~15天后再施过磷酸钙,以免两者发生化学反应,使肥效丧失。

  9、一次施肥过多。一次过量施用铵态氮肥,会使水体中氨积累过多,造成鱼中毒;一次过量施用有机肥,则会使水体中有机物耗氧量增大,造成鱼类缺氧泛塘,所以施肥时切忌一次施肥过多,一般要求3~5天施肥一次。

  10、施肥后放走表层水。肥料施入水体后一般经过一系列的理化反应3天后才能被浮游生物充分利用,浮游生物的种群一般均匀分布在水体表面的1~2厘米深处,如果施肥后放走表层水,会降低肥效。

  总之,养殖池塘作为一个小生态系统,各种环境因子都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掌握池塘各因子的变化规律,根据池塘的水质和水生物状况实施科学的管理才能大幅度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施肥也不例外。

    更多水产养殖技术

版权所有:赛有渔 豫ICP备1804153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