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6310002
技术专题
公司新闻 技术专题

烂鳃烂尾---烂身病的预防及治疗

发布时间:2021-03-31 浏览次数:0

近些年,鱼类的溃疡、烂身病在我国养殖集约化水平比较高的区域(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不断发生,在其中个别区域呈爆发流行态势,给养殖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死亡率较高。

45d1261525ebb1b9131670119d7a5fd9_u=2008854138,3916127692&fm=26&fmt=auto&gp=0.jpg

针对养殖过程中流行的溃疡病病原,国内外学者有较多的研究和报道,但是对病原的描述都不尽一致,提到的病原有细菌,主要有气单胞菌(多见于淡水),弧菌(多见于海水或咸淡水),诺卡氏菌等。

病毒仅见于加州鲈鱼的报道;丝囊霉菌,多在低温和大降雨之后,丝囊霉菌的感染方式和水霉类似,主要依靠动孢子感染,鱼类体表的损伤是丝囊霉菌的诱发条件。在养殖过程中,高温季节同样会出现养殖鱼类体表的溃疡,仅仅用丝囊霉菌感染的说法显然难以解释多种鱼类流行的溃疡症的发病机制。

其次,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养殖过程中,如烂鳃、寄生虫等因素,会直接影响鳃呼吸,而这中间的差距则首先由皮肤呼吸系统第一进行供给,皮肤进行呼吸的频率则加快,会达到40%~50%左右,在供给的过程中,由于水体中细菌致病微生物大量存在和对皮肤的侵袭,首先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粘液层,粘液层破坏后机体首先就丧失了对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抵抗作用,继而细菌等附着在受破坏的皮肤表层进行大量繁殖,并消耗附着面的营养,形成病灶,病灶受多重细菌致病生物的感染,再发展成为溃烂、烂皮、烂身等疾病。发生以上疾病的鱼,大多数不单单是溃疡、烂皮的问题,很多时候都伴随有腹水,肠炎,肝胆病,细菌性败血症,诺卡氏菌病等。

发病原因:

一、发病的主要原因:天气持续高温、闷热、多变,且时有暴雨,养殖水体中的各种有害细菌繁殖加剧,导致养殖水体恶化,各养殖池塘水体的亚硝酸盐普遍偏高;使得鱼体容易被病菌感染,继而发病。

二、 放养密度过大。鱼类排泄物增多,水质较差,鱼类长期处于半缺氧状态,加之活动空间减少,活动力减弱,使得寄生虫、细菌等病原更易感染寄生;

三、养殖池塘多为时间较长的老池塘,水浅淤泥深,未做好池塘及鱼苗的彻底消毒工作;

发病症状:

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体表颜色不均,体表溃烂,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亡。病鱼体表病灶呈斑块状充血,病灶逐渐烂成血红色凹陷,严重时可烂到肌肉或骨骼,甚至遍及全身。若继发感染细菌、真菌,在溃疡灶表面可见"白毛"或"黄毛"症状。在病发初期,鱼的摄食情况不受影响,在后期则会出现浅部溃疡,并常伴有棕色的坏死,大多数鱼在这个阶段就会死

防治方法:

建议预防方案:

需提前预防,避免加水或换水等操作,因为水质变动过大,极易造成鱼体应激,发生脱粘、体表发红等现象,导致鱼体质下降而患病。

治疗建议方案:

第一步:调水、解毒

由于发病鱼塘大多亚硝酸盐浓度较高,而且养殖户多用过毒性较大的烈性消毒药和杀虫药,所以只有先调水、解毒、降亚硝酸盐,使用微生物制剂硝化细菌和乳酸菌安全降亚盐,慎用化学速降,易反弹,才能提高后续用药的效果。同时停止投喂饲料或冰鲜鱼。

第二步:消毒

为防止病原扩散,消毒是非常有必要的。通常情况下,发病后鱼体质较弱,不宜选用刺激性较大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宜选用赛有渔聚维酮碘进行消毒

第三步:内服药物:

建议使用使用止雪肠鳃康配合拌喂金肝利胆或对虾肠肝宁+赛有渔液肽美,外泼聚维酮碘,再使用超能解毒灵解毒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补菌、补藻等措施调水稳水,控制病情后注意拌喂超能丁酸菌种恢复肠道菌群。每袋拌料80斤,每日一次,连用3-5天,酌情调整用量。

止血.jpg

综上所述:烂身病属于一种慢性病,治疗有一定的难度,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事项:

1、治疗期间及刚治好病后不要大量换水、大量施肥及捕鱼,以免引起应激反应,而加重病情或复发。

2、治疗期间最好不要投喂冰冻海水鱼,宜选择新鲜淡水鱼或优质配合饲料制作药饵进行投喂。

3、发病后,必须及时捞除病死鱼,争取尽早控制病情,以免扩大感染。

4、病治好后,仍应继续做好预防工作,鱼体对该病不产生终身免疫。

5、时刻保持"防大于治"的养殖心态,提高鱼体免疫力,减少病害发生率。

版权所有:赛有渔 豫ICP备1804153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