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6310002
技术专题
公司新闻 技术专题

五月份注意做好这些水产疾病防控

发布时间:2021-05-22 浏览次数:0

      进入五月份后,气温会越来越高,这个时候对于水产养殖户来说,需要定时观察鱼虾等水产动物的健康情况,及时做好防控。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五月份较易发生的疾病,且附有防治策略,希望能帮助养户五月份更好的做好水产病害防控工作。

794b498a8775c500d5dff678ddaa81d4_20210428094437_7700.jpg

      一、疾病预测

      1、五月份水产养殖应该重点关注鲤春病毒血症、鲤浮肿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锦鲤疱疹病毒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草鱼出血病、白斑综合征等鱼虾病毒病,

      2、同时也应该关注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链球菌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等鱼虾细菌病,

      3、小瓜虫病、黏孢子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鱼虾寄生虫病。

      4、对虾肝肠胞虫病、虾虹彩病毒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等。


      二、鱼类疾病

      1. 鲤春病毒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锦鲤、金鱼等,发病水温在8~20℃,尤其在15~17℃易发生。鲤主养区需重点关注。

      2. 鲤浮肿病:病原为鲤浮肿病毒,主要危害鲤和锦鲤,发病水温为7~28℃,水平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发病急,死亡率高。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3.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II型,主要危害鲫、金鱼及鲫杂交变种,水温10~33℃均可发生,其中以22~28℃**为严重,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江苏、湖北、北京等鲫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4. 锦鲤疱疹病毒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Ⅲ型(又称锦鲤疱疹病毒),主要危害鲤、锦鲤及其变种,水温18~28℃时易流行。广东、北京等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5.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主要危害虹鳟幼鱼,3月龄内的鱼易发病,并造成大量死亡,水温在8~15℃时易流行,可通过粪便、尿液和黏液等水平传播,也可通过鱼卵垂直传播,带病毒苗种流通是该病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各鲑鳟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6. 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及青鱼,发病水温为20~30℃。在水温高于20℃时流行,25~28℃为流行高峰。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地草鱼主养区需加强防控。


      三、甲壳类疾病

      1. 白斑综合征:一般水温在18~30℃时易暴发,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克氏原螯虾等,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另外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虾主养区也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控。

      2.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是一种危害养殖虾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等,目前我国主要海水养殖虾类地区均有该病流行,死亡主要发生在放苗30~35天以内,常为急性死亡,而且死亡率高达100%,经口感染是该病原水平传播的主要途径。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四、防控措施

      (一)预防

      1. 加强水质管理:注意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坚持定期改底,定期使用赛科抵青青培养出“肥、爽、嫩、活”的水体,为鱼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有条件的养殖户应该制定完善的换水制度,根据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向池塘注入新水,保证水质过关。养殖期间,视天气、水温、摄食情况,增氧机每天适时开启,调节水中的氧盈和氧债,维持优良的水体环境。

      2. 加强饲养管理:结合养殖场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事先选择药物进行预防,做好水体的消毒工作。杜绝不合理的药物使用现象,养殖生产操作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鱼体受伤。针对寄生虫病预防,在饲料中添加草本驱蟲净去预防,针对烂腮烂身等症状,在饲料中添加止血肠鳃康预防。

      3. 关注天气变化:各地要密切关注暴雨等突发性天气预报,及时加固养殖设施。暴雨期间,要谨防池塘、网箱等水体缺氧,关注养殖动物的应激性反应,增强鱼体免疫力。

      4. 及时报告疫情: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报告,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诊治,明确具体致病源后选择对症药物进行治疗,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

      (二)治疗

      在水产动物养殖的过程中,对病害要坚持以防为主。渔药的使用,要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的规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水温、pH值、溶解氧、盐度等)使用不同的药物。

      (三)应急管理措施

      1. 发现鱼有发病迹象,及时捞出进行无害化处理。

      2. 采取增氧措施,保持水体中氧气充足。

      3. 养殖工具定时消毒和曝晒,工具专池专用,避免交叉污染,养殖尾水需经消毒处理后排放,控制疾病传播。

      4. 发病时,减少投喂量和投喂次数,谨慎使用消毒剂、抗菌药物、杀虫药物,不要移动,以减少应激

版权所有:赛有渔 豫ICP备1804153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