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6310002
技术专题
公司新闻 技术专题

草鱼的三大常见病害防控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1-06-01 浏览次数:0

      近几年来,池养草鱼病害频发,治疗难,死亡率高一直困扰着广大养殖户,尤其是在季节交替的“桑尖瘟期”(4~6月)与“白露关”(9月)常引起集约化养殖的草鱼发生大量死亡。笔者总结认为草鱼疾病的发生呈现季节性强,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同时也由过去的单一疾病向现阶段所谓的“七病八病”等综合性疾病方面发展,但无论疾病怎样发生,引起草鱼大量死亡的无外乎草鱼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和由寄生虫寄生而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性疾病,如烂鳃、赤皮、烂尾、肠炎病等最为突出。因此,对草鱼疾病的治疗要坚持“防重于治”、“加强内服”、“准确诊断”、“对症下药”的基本原则。

66db7f0b2ab46f2b1732f928e5b60380_u=1933768683,2773132660&fm=26&fmt=auto&gp=0.jpg

       一、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分为“红鳍红鳃盖型”、“红肌肉型”与“肠炎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因病毒是寄生于细胞内,一般的药物是难以治愈的。加强预防,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是防治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最好办法。通常的预防方法是使用免疫疫苗进行注射,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加强水质管理与定期内服药物进行预防。


        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如下几点预防措施:


      ①水质管理的重点时期是“桑尖瘟期”与“白露关”,这两个时期均要注意稳定水质以防止水质突变。“桑尖瘟期”的水质因水位浅、水温变化快、施入池塘的肥料随水温的提高而逐渐释放,因而水质呈现不稳定性;而“白露关”的水质因经过数月的投饵养鱼,水体中尤其是底质积累了大量的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有机质,水温更是忽高忽低,从而使水质变化过快。因水温及有机质富积而引起水质的变化常引起鱼类应激及抵抗力下降,从而使草鱼易患病毒性出血病。


       因此,预防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对于水质管理的重点在养殖前期因是以调水为主,视水质变化情况施用“芽芽乐”、“光合细菌”、“乳乳酸”、“粪链球菌”、“稳多多”等微生态制剂;而在养殖后期则要加强底质改良,使用“抵青青”等生物底改制剂配合“光合细菌”、“乳酸菌”等微生态制剂。


      ②定期内服药物进行预防。池塘草鱼因集约化养殖的需要而投喂全价配合饲料,虽然配合饲料满足了草鱼的生长需要,且能使其快速生长,但也改变了草鱼的原有食性,从而使其抗病力下降;大量摄喂配合饲料的同时也增加了草鱼的肝脏负担,从而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遇上气温及水质的突变会导致草鱼的应激反应加剧,从而诱发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因而在草鱼养殖过程中须定期内服乳乳酸、车静、君无影、金肝利胆等纯中药产品提高其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


      对于发生疾病的草鱼养殖池塘,可以选用“聚维酮碘”对水体消毒1~2次,同时加强内服“止雪肠鳃康”一个疗程。病情稳定后使用“稳多多”或“抵青青”改良水质或底质。需要注意的是此病在治疗过程中,禁止使用“强氯精”、“漂白粉”、“硫酸铜”及“敌百虫”等强刺激性药物;若养殖草鱼发生病毒性出血病并发其他疾病时,则须首先以治疗病毒性出血病为主,然后再进行其它疾病的治疗。

c6b87248afe0def45f2453c0829ad48c_u=2971056051,3334776912&fm=26&fmt=auto&gp=0.jpg

       二、草鱼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草鱼细菌性疾病常表现为各类寄生虫如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中华鳋、杯体虫等与草鱼烂鳃病、赤皮病、烂尾病及肠炎病、“肝胆综合症”等同时发生而引起养殖鱼类大量死亡。有时也有细菌性疾病与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同时发生,对草鱼细菌性疾病的防治首先必须确诊,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治疗。


      烂鳃病的发生与寄生虫相辅相成,而赤皮病、烂尾病与机械损伤密切相关,肠炎病的发生与饲料投喂过量紧密相连。当前,草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大多数是以烂鳃症状为主混合其它细菌性疾病并发的综合症,也就是说烂鳃是综合症的典型症状之一。通常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往往把这种烂鳃只作为由细菌单一引起的疾病进行治疗,而忽视了寄生虫的存在,因而使用外用杀菌剂后适得其反,不仅病害得不到及时扼制,同时还有可能使病鱼死亡量短时增加。


       对草鱼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既要积极杀虫,同时在养殖或鱼种转运过程中还要十分小心,以减少对鱼体的损伤。事实上很多烂鳃是由于寄生虫破坏鱼体鳃组织后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主要表现为鳃部粘液增多,组织有点状或块状充血,病鱼食欲减退或不吃食,开动增氧机时鱼不向增氧机靠拢,且天气突变时死亡量陡然增加。所以对由寄生虫引起的烂鳃治疗时必须先杀虫再杀菌,同时根据并发症的疾病种类选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内服。


       草鱼鳃上的常见的寄生虫有中华鳋、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杯体虫等。对于常见寄生虫可用纯中药产品草本驱蟲净拌料内服,可有效防治常见寄生虫。

52a9c8f6c2e2dd298798a73ae44dad39_u=1876286056,2918784628&fm=26&fmt=auto&gp=0.jpg

        三、草鱼“肝胆综合症”的防治


       “肝胆综合症”是指鱼类的肝、胆发生病变症状的统称。一般情况下常与其它疾病并发,该病常见于草鱼、鲫鱼、鳊鱼、黄颡鱼等吃食性鱼类,尤以草鱼多见。发病鱼常在食台周围呈现上窜现象,且鳍条末端发白,特别是尾鳍末端尤为明显。解剖病鱼可见肝胆发生明显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脏明显肿大,表面被脂肪组织块覆盖,颜色为白色、花斑或有出血点,甚至为绿色,肝脏易碎或产生豆腐渣样病变,胆囊明显肿大或萎缩。


        “肝胆综合症”往往与其它疾病同时并发,尤其与草鱼细菌性疾病及除草鱼以外其它养殖鱼类的暴发性出血病并发。引起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饲料、药物及水环境等因子。一方面,因配合饲料的强化投喂,加重了鱼体肝胆负荷;另一方面,许多养殖户为防治鱼病,长期滥用或乱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以及某些化学药物的过量使用,加重了鱼体肝脏的解毒负荷,引起“肝胆综合症”。同时,养殖池塘老化、淤泥过深,盲目提高放养密度,增加饲料投喂量,使得养殖池塘负荷过重,导致环境条件恶化,降低了鱼类的自身免疫力,从而诱发肝胆疾病。


       本病为一种慢性病,因而对其防治策略重在调理,与其它疾病并发时首先应治疗其它疾病。预防此病可采取定期内服“金肝利胆”,切勿盲目加大饲料投喂量。治疗过程中禁止使用强刺激性药物及对鱼类肝脏有损伤的药物如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等。


        四、病害防治要点总结


       鱼病防治强调“防重于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加强水质管理,坚持积极杀虫,把握定期消毒与适时内服,并在鱼种下塘前彻底清塘,对预防疾病的发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水质管理就是把池塘水质培育成为“肥、活、嫩、爽”的状态。积极杀虫就是在寄生虫病高发期做好杀虫防病的预防工作。定期消毒就是根据水质及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做好细菌及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版权所有:赛有渔 豫ICP备1804153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