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6310002
技术专题
公司新闻 技术专题

对虾高密度精养池弧菌防控!重视出大虾!

发布时间:2020-09-02 浏览次数:0

  近几年,南美白对虾的高密度精养模式,如高位池、工厂化养殖,因环境可调控性强、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养殖可操控性好、稳定性强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认可。在养殖过程中,弧菌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从苗场虾苗孵化到青年虾养成,养殖户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弧菌的防控。因为养殖水体中弧菌量一旦过多,就极易引起对虾发病。

1.png

  弧菌对肠道、肝胰脏的侵害最为严重,常引发对虾肠道糜烂、肝胰脏坏死、消化功能紊乱,最终表现为肠炎白便、空肠空胃、肝胰脏萎缩、偷死、长不大等现象。一般水体中绿弧菌达到1/3以上,黄弧菌达到2/3以上,如若不进行弧菌处理,就很快出现黄鳃、黄腿、肠道发红、肠道断节、拖便、肝脏发红、发白或肿大等症状。

  对虾出现死亡或体质偏弱现象时,用TCBS培养基检测,一般都会检测出弧菌偏多的结果。因为对虾体质偏弱时,免疫系统也最为薄弱,弧菌最易趁虚而入,从而大量滋生繁殖。

  1、对虾养殖中的常见弧菌

  哈维氏弧菌:TCBS培养基上形成黄色菌落,虾苗的荧光病的病原之一,育苗场最常见;

  霍乱弧菌:TCBS培养基上形成黄色菌落,易造成对虾烂眼、肌肉白浊,往往继发其它病原菌导致对虾死亡;

  鳗弧菌:TCBS培养基上形成黄色菌落,病虾多表现出黑斑、黑鳃、黄鳃、鳃水肿等症状;

  溶藻弧菌:TCBS培养基上形成黄色菌落,主要造成对虾红腿、尾扇发红,甲壳溃疡、烂鳃,严重时出现肠炎、肝脏发红、肿大、萎缩、细菌性白斑等;

  副溶血弧菌:TCBS培养基上形成绿色菌落,易引起胃肠感染,早期死亡综合症(EMS)的主要病原,易导致南美白对虾空肠空胃、红体、偷死,死亡率高达90%以上。

  对虾养殖户在放苗前进行简单的暴晒和消毒,并没有杀死或完全杀灭弧菌。而且,弧菌大量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5~35℃,在4月份放苗之后,水体温度基本处在30~35℃,有利于水体中弧菌的大量生长和繁殖。再加上水体中的饲料和过剩的饵料、虾的粪便、死藻、青苔等有弧菌附生,虾摄食后直接引发白便,继而引起肠道感染,造成空肠空胃和肝胰脏萎缩等问题。

  2、对虾养殖弧菌大量爆发的原因

  (1)以肥水养虾为主的,多次肥水肥不起来;

  (2)倒藻后,未能及时补菌培藻的;

  (3)水体和底部有机质含量长时间过多的;

  (4)水体盐度过高的(降低水体盐度可减少弧菌感染的机会);

  (5)亚盐偏高、肌肉白浊、肠炎、白便以及其它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对虾体质变弱的。

  3、对虾养殖弧菌防控措施

  养殖的对虾和养殖水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处理水质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对虾本身。对虾体质好,抗病力就强,遭弧菌侵袭的机率相对较低,反之则高。因此,在处理水质环境时,要同时内服白便速止

  高位池养虾的弧菌防控:高位池养虾过程中弧菌重在预防,注重水质和底质的养护,调藻养菌,换水排污,减少水体和底部的有机质,减少底部“氧气”,提高水体溶氧含量,对抑制弧菌的繁殖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同时,加强对虾“肠、肝、胃、鳃”的养护,提高对虾自身免疫,不给弧菌可乘之机。

  工厂化对虾养殖过程中弧菌防控同样需要加强弧菌检测,定期消毒,防止弧菌感染。养殖中后期,即养殖35d左右,此时一般都是刚刚分苗结束,建议等分苗对虾摄食之后,可以7~10d进行1次消毒,建议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或二氧化氯等相对较温和的消毒产品,消毒12h之后及时补充益生菌,如乳酸菌或粪肠球菌,以便迅速形成有益菌群优势,防止弧菌迅速回长。

  工厂化对虾养殖,多数是用菌养虾,这也符合“高产养菌”的理论。一个几十平方的养殖池就是一个大的微生态系统,此时对虾肠道、肝脏、吃食,水体、有机质、理化指标等都处于正常范围,若进行一次消毒杀菌,就会破坏微生态系统平衡,反而造成水质和对虾出现问题。弧菌繁殖速度快,据调查显示,一个弧菌分裂繁殖一代只需要10min。因此,建议在感觉弧菌可能会超标时,在检测的同时,就先预防加以控制,因为很可能在检测结果还未出来的时间段内,弧菌就已经大量繁殖,造成对虾发病。

  弧菌重在预防,几乎没办法被完全消灭,可以通过改变弧菌生活环境,达到控制弧菌数量,抑制对虾发病的效果。

版权所有:郑州赛有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784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