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6310002
技术专题
公司新闻 技术专题

白露将至,谨防南美白对虾“白露瘟”!

发布时间:2020-09-04 浏览次数:0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反映大自然气温变化的节令。白露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是除清明节气外,一年中第二个对虾发病的高峰季节,因此,养殖户朋友们要匹配有效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加强虾塘的管理和病害防治,让对虾顺利渡过这个难关。

1.png  

  白露过后,对虾养殖常见问题  

  1、水体藻类转换,病害增加  

  阳光直射的位置南移,日照骤降,光合作用不强,趋光性藻类生长受到抑制。若遇连绵阴雨或大雾,光照条件更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溶氧的补充量就会大量减少。但是,池水的各种微生物呼吸作用和有机物分解作用仍继续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得水中溶氧需求大于供给,从而引起水质恶化。同时,经过较长时间的养殖到秋季后,特别是以潮汕为主的鱼虾混养区域为代表,养殖池中残饵、粪便普遍较多,池水大多污染较重,有的甚至老化,不利于对虾的生长,也极易引起各种有害菌(以弧菌、嗜水气单胞菌为主)滋生。  

  2、气温变化大,对虾易应激  

  随着昼夜温差加大,水体也会产生剧烈的变化。上下水层急速对流,水中溶氧量迅速降低。午后,上层水产生大量氧盈,下层水出现氧债,但由于热阻力,上下层不易对流。下午或傍晚温度降低,使池塘上层水温急剧下降,密度增大而下沉;下层水,水温高,比重小则会上浮。由于温度与比重的缘故,会引起上下层水的垂直对流,溶氧量较高的上层水,下沉后,被下层的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氧化所消耗;原下层的低溶氧水上浮后,又因时间关系而未能获得氧气的补充,从而使整池水的溶氧量降低,故半夜前后会发生缺氧应激。水的垂直对流,还可能造成有毒的还原物质如硫化氢、氨气等从底层上升,增加对虾的应激反应。  

  3、低温时节,体质偏弱  

  对虾摄食过程是个耗氧的过程,100千克普通对虾饲料只有80%-90%被对虾摄入,5%-20%的饲料溶解、消散在水体中,被摄入的饲料中只有30%对虾能真正吸收,其余的以粪便的形式排入水中,而排入水体中的饲料最终被分解成氨氮、亚硝酸盐。特别是低温天气,对虾摄食欲望非常低下,大幅度的降温和暴雨使得水体温度、盐度等理化指标变化,对虾应激蜕壳,营养跟不上,导致对虾蜕壳不遂、空肠空胃等现象。  

  白露过后,对虾病害预防措施  

  经历了盛夏酷暑之后,水温渐降,尤其是白露后,昼夜温差大,时而有风雨光顾,诱发水体环境变化,易使对虾应激而出现红体、白斑等病毒性疾病,稍微处理不慎,损失惨重,因此塘头管理很重要,养殖户不容忽视! 

2.png 

  主要预防措施  

  1、改底稳水  

  长时间的残饵、饲料、粪便累积,池底中的有机物增多,化学耗氧量陡增,进行改底增氧,给对虾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温度骤降,藻类老化,有益藻类得不到有效繁殖,有害病原菌繁殖过快,对虾容易致病,消毒补充益生菌,能够让藻相和菌相得到有效平衡。  

  白露后,每5—7天补肥补菌1次,暴雨来临前1天,及时补肥补菌,暴雨过后,及时解毒、改底。  

  2、控料保健  

  日照时间减弱,昼夜温差大,对虾食欲不强烈,让对虾的消化吸收率提高,抗病力也能得到提升。  

  白露后,受温度突变、暴雨、台风等因素影响,虾塘水温下降,水质变化大,虾难以适应,造成虾应激或应激蜕壳,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和能量,引起对虾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出现空肠、空胃、软壳、肝脏萎缩等现象,易感染病菌而发病死亡。  

  及时拌料内服保健产品,金肝利胆+壮虾宝+液肽美,保护对虾肝肠健康,可有效提高对虾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  

  3、催肥防病  

  养殖后期,养殖病害高发,白鹭乱飞,疾病传播非常快,一个星期一次杀菌预防,遇到对虾空肠空胃、黄腮黑腮、黄腿黑脚等症状时,最好使用碘附进行治疗,防止病原菌大面积的传播,影响其他健康的对虾。  

  金秋九月,收获的季节,很多养殖户陆陆续续的出虾,对虾价格高涨,建议催肥。“白露”时节,并不是我们养虾人迈不过的坎。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改底稳水”、“控料保健”、“催肥防病”能够有效的帮助养户朋友顺利渡过这个艰难时期。

版权所有:郑州赛有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784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