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6310002
技术专题
公司新闻 技术专题

对虾黑脚病如何治?南美对虾黑脚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0-11-02 浏览次数:0

  对虾苗期,黑脚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在病死虾泳足附近的甲壳出现明显的发黑症状,没有出现黑脚病的虾塘,一定要做好相关防控措施,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1.png

  爆发条件:高盐度、高密度的高位池养殖,气温低于22℃,暴雨、急剧降温更容易爆发;

  爆发时间:高发期是养殖60天以后;

  病害症状:肝胰腺颜色变浅,额剑基部出现白点,体节整体颜色变浅,体节明显。死后对虾全身黑斑,再到甲壳微红,游泳足附近的甲壳出现明显的发黑症状(与池底有机质多引起的中毒性死亡的黑脚病区别:无法清洗干净)。

  原因分析

  1、“黑脚”病在12月份前后高发,病毒病在低温期高发,水温在22℃以下,暴雨、急剧降温更易爆发;

  2、养殖后期,二三十头的大虾更易感染,同时此时的养殖池塘底质差、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比较高,该病毒病和环境恶化有一定关系;

  3、通过走塘观察,“黑脚”病高发的虾塘,发病前期养殖塘的虾肝胰腺发黄,后盲囊模糊发红;

  “黑脚”病的预防

  放苗前:

  彻底消毒杀菌,应注意藻相和菌相平衡避免环境应激,池底干净,溶氧充足。

  放苗后:

  1、保温:寒潮来的很快,又忽冷忽热,要及时搭冬棚,增强缓冲能力。

  2、抗应激和防寒抗冻:及时泼洒液肽美+壮虾宝。

  3、消毒改底:泼洒聚维硐碘,及时补充有益菌。

  4、培菌调水:多用微生态制剂,保持水质清爽稳定;经常检测氨氮、亚硝酸盐,及时处理,减少环境诱发因素。

  5、保肝护肠:对虾肠肝宁,每天一次,连拌三天。

版权所有:郑州赛有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784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