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地区随着黄颡鱼行情一路走俏,很多人在养殖黄颡鱼上赚得盆满钵满,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朋友倾向于选择养殖黄颡鱼,然而购买鱼苗成本偏高,多数人就开始尝试自己培育黄颡鱼鱼苗。今年养殖黄颡鱼鱼苗的客户有所增加,黄颡鱼鱼苗越冬期的管理直接关乎第二年苗种的养殖成败,在此,小赛给大家养殖黄颡鱼鱼苗越冬期管理建言献策。
越冬期黄颡鱼苗培育常见问题
一、寄生虫病
小瓜虫、斜管虫、车轮虫是黄颡鱼鱼苗越冬期较为常见的寄生虫问题,主要是越冬期水温较低,吃食量少体质差,另外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积累,塘底污染重、虫卵数量多,天气变化时容易引起返底诱发虫害问题。
为什么黄颡鱼感染小瓜虫后难以治疗呢?
1、当黄颡鱼身上寄生小瓜虫时,病虫体通常引起鱼的皮肤分泌大量的粘液,一旦幼虫钻入黄颡鱼皮肤或鳃之后,药物就难以进入对它们起作用了,因为此时有皮肤、鳃的上皮和粘液的保护。大量的粘液造成鳃呼吸困难,从而造成黄颡鱼缺氧而死。
2、当黄颡鱼出现小瓜虫,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杀虫药,殊不知高毒性、高渗透性的农药、重金属等药物对于无鳞鱼都有很强的刺激性,黄颡鱼是无鳞鱼类,对常用杀虫药药物忍受力不及四大家鱼,使用后易发生应激、中毒和脱粘,对鱼体本身有一定的伤害。
3、外用杀虫药时更是如此,外用杀虫剂对小瓜虫的灭杀作用非常有限,杀虫浓度不足,往往反而诱发小瓜虫繁殖加快,如果加大杀虫浓度,鱼类则会受到很大伤害。比如使用硫酸铜来杀小瓜虫,会发现越杀虫越多。小瓜虫对硫酸铜的耐药性很强,用下去后不仅没有杀死小瓜虫,反而刺激小瓜虫急速繁殖。因此,在没有把握之前,不要轻易去大面积实验未知的药品。尤其是化学杀虫剂,一定要慎之又慎!最好的方案还是在出现小瓜虫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来防止疫情发生。一旦发生小瓜虫病,可以拌料投喂草本驱蟲净,每日一次,预防量减半,连用5-7天。
二、水霉病
水霉病是黄颡鱼越冬期高发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黄颡鱼体表损伤引发水霉病,常见有拉网等机械损伤和气泡病引起的损伤,皮肤损伤后感染水霉发病。池塘中某种气体过饱和(如氧气、氮气),或者温差变化较大时气体饱和度发生变化也会引发气泡病。
水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中的体表和卵上共发现的水霉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捕捞、运输、转池操作时引起鱼体表受伤、鳞片脱落造成,水霉菌侵入伤口,向内外长出菌丝,分泌毒素,引起组织溃烂,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棉毛状菌丝;鱼体表被寄生虫咬伤,或因饲料中营养不良引起表皮溃烂,水霉菌随溃烂部位侵入,也可引起水霉病;各种原因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
水霉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是早春和冬季,越冬鱼种、鱼卵、鱼苗易染此病。同属真菌病害的鳃霉病多发生在5~10月水质恶化、发臭的鱼塘。当水霉病发生时,可以全池泼洒水美净,用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每袋泼洒6亩/米水深,每日一次,连用2天,酌情增减用量。
养殖生产当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本身没受过伤的鱼也会得水霉病,因此鱼体质也是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