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6310002
技术专题
公司新闻 技术专题

冬季鱼塘水霉病高发怎么办?一篇读懂综合防治指南

发布时间:2025-10-30 浏览次数:0

进入霜降节气后,大部分省份温度逐渐下降,水产养殖进入尾声。11月7日进入立冬节气,鱼类陆续进入越冬期。

在此期间及随后的低温越冬期,水霉病是养鱼池塘的多发疾病。下面重点介绍此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病原与流行特征

水霉病是由水霉属和绵霉属真菌引起的鱼类真菌病。这类真菌为腐生性微生物,通过孢子传播,在10-15℃的低温环境中繁殖速度最快,当水温低于23℃时易爆发。其孢子可附着于鱼体伤口,菌丝侵入组织后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导致伤口溃烂、肌肉坏死。

       冬季水霉病高发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水温骤降:水温波动显著,鱼类代谢减缓,免疫功能下降。

机械损伤:拉网、运输、分塘等操作易造成鱼体鳞片脱落或皮肤破损,为真菌提供入侵通道。

水质恶化:水位过浅、水体清瘦或有机质堆积会加速真菌繁殖。

寄生虫感染:锚头鳋等寄生虫叮咬造成的伤口易继发水霉病。

带病越冬:鱼类患有赤皮、烂鳃、肠炎等疾病越冬。

典型症状与诊断

水霉病病程发展缓慢,初期症状隐蔽,随病情加重表现如下:

体表病变:感染部位初期出现圆形灰白色斑块,后期扩展为不规则溃烂区,覆盖棉絮状菌丝,严重时肌肉裸露。

行为异常:病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常离群独游或浮于水面,最终因组织坏死和继发感染死亡。

鳃部感染:菌丝侵入鳃组织时,会导致鳃丝糜烂、呼吸困难,死亡率显著升高。

综合防治措施

(一)预防策略:源头控制

优化越冬管理

水位调控:越冬前逐步加深水位至2米左右,稳定底层水温,减少昼夜温差波动。

水质维护:定期改底(使用芽孢杆菌分解有机质),配合有机肥培育浮游生物,保持水体透明度30厘米以上。

减少鱼体损伤

温度低于20℃,尽量不要拉网、转塘。需要卖鱼的,尽量将塘中的鱼销售完。不得已需要动网的,操作规范:捕捞、运输时使用无结网具,避免损伤操作;转塘前用聚维酮碘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鱼体伤口。

寄生虫防控:越冬前彻底杀灭锚头鳋等寄生虫,防止叮咬伤口继发感染。

防治细菌性疾病:越冬前将细菌性疾病治疗好,不带病越冬。

增强鱼体体质

科学投喂:低温期坚持少量多次投喂(0.1%-0.2%投饵率,晴好天气3-7天一次),饲料中添加多维、益生菌及保肝护胆中药(如“金肝利胆”),免疫提升:内服“止雪肠腮康”+“独立清”

(二)应急治疗:

快速干预,外泼药物。

中药产品“水美净”+中药复合碘“亮碘”泼洒,杀菌同时促进组织修复。

纠正常见误区

误区1:“未见白毛即无病”

实际上,水霉病早期症状隐蔽,等体表出现棉絮状菌丝时已进入中后期,需提前检查确诊。

误区2:“升温即可根治”

单纯温度回升虽能抑制菌丝生长,但无法彻底清除体内感染,需配合药物外泼和内服。

误区3:“水霉病仅危害体表”

严重时病菌可侵入鳃部、肌肉甚至内脏,导致继发细菌性败血症,死亡率显著升高。


结语

  冬季水霉病防控需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通过优化水质、减少损伤、增强体质三位一体策略,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定期巡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确保鱼类安全越冬。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所有:郑州赛有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784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