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6310002
技术专题
公司新闻 技术专题

对虾养殖技术要点:浊水养虾的日常管理技巧

发布时间:2020-11-09 浏览次数:0

  “浊水养虾”有讲究,与水的稳定性、净化能力有关;同时,这也是评判养殖成功的关键技术,下面小赛从养殖对虾初期到后期的有关事宜,做如下详细解说。

1.png

  第一部分:初期工作

  一、彻底清塘,打好基础

  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底。底质的好坏关系到水质的稳定,更关系到养殖的成败。所以有条件的话,老化很严重的塘最好经过洗塘、晒塘、翻推等一些措施的处理;没有条件可以用掩埋漂白粉的方式氧化塘底,尽量做到经过处理后塘底没有那么发黑、发臭。

  推荐方法:刚抽干水后立即干撒漂白粉(1-2包/亩)(因为漂白粉在有水的情况下效果发挥更好),泥巴深的地方可以掩埋漂白粉效果更好。

  二、水体消毒,控制有害藻类、有害病菌

  一般未放苗前都需要经过水体消毒,有害藻类的处理(有一部分养殖朋友感觉没有必要,自认为消毒都那么重了,什么都可以杀死,而且现在水很清,什么也看不到,不会出现有害藻的;之所以这样,养殖中后期问题就出来了)。

  推荐方法:一次加够水后,水体消毒不宜太重,强氯精1亩/斤或漂白粉3亩/包,用完第二天再用杀藻剂

  第二部分:前期工作

  一、调水稳水,控制水浓

  “浊水养虾思路”注重清水放苗(成活率高);浊水养虾(成功率高);餐餐拌菌(肠好水稳)。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生物控制线去有效调控水质,其中包扩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等方法;在养殖中难免会碰到水浓、水瘦、泥浆水等不好水质,这时就要通过生物控制线的趋势,该什么时候追肥还是补菌,肥跟菌的比例多少?使用瘦水类产品,还是肥水类产品等等?至少心中有一个调水的正确方向,这样才能调出理想水体。

  调水之前自己就需要判断自己塘是什么水,自己希望调出什么水(浊中带绿)?再选择自己有把握的产品用下去,这样才能接近目标,否则越调越差。

  放苗后20天内的水质关系中后期的水质稳定性,因为放苗期有益微生物(有益藻类、有益菌)的培育一定要趁早而入,不然中后期很难植培进去,根据季节、温度、光照、底质、水质肥瘦情况等灵活把握好肥、菌的用量,因为这个现在也没有很明确的标准,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去把握,实在不好把握的话可以少量多次使用,尽量做到不能让水变得太快(突然变浓、变清)。

  注:这一环节关系后面预防工作的正常进行,如果水质调节不好,后面怎么预防也是比较难养好虾的。

  第三部分:中后期工作

  一、保肝护肠,抵御病菌

  虾上罾时也是虾肝胰脏发育形成的重要阶段,根据季节、水温、水质肥瘦程度不同,上罾时间有所差别,一般夏季在20天左右,冬季在35天左右。肝胰脏、肠道的好坏关系虾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据,跟之前说的水质很关键,水质好,肝胰脏、肠道自然很容易调理好,所以平时在预防时一定要及时调好水质,定期外泼保肝护肠的中药—对虾肠肝宁

  二、蜕壳时期,缩短软壳时间

  每次蜕壳都是虾经历一次考验的时候,大小虾蜕壳时间不一,大虾一般在初一、十五前后较多,小虾就相对比较频繁了,所以平时要多留意水面、底罾是否有虾蜕壳,也可以用手摸虾感觉是否软壳,如果软壳较多及时补充易于虾摄食及吸收的钙。

  三、植培有益菌,控制有害菌

  相对有害菌,有益菌的生命周期及生命力没有那么顽强,所以需要定期去补充有益菌去竞争有害菌,才能有效控制水体的病菌。

  四、改良底质,消除隐患

  不管之前塘底处理的多好,多干净,养殖到一定阶段底质还是容易变脏的,底脏引起水变,结果虾就病变,一环扣一环,所以建议养殖1个月后的虾需定期改底,越到养殖后期,改底的频率更要加强。在选择改底产品时,自己要了解改底产品的特点及使用效果,有些用后水体容易变肥,有些用后容易变瘦,所以需根据自己塘的水质肥瘦情况去使用,以免雪上加霜。

  五、长期拌喂,节约成本

  经常拌喂的朋友都能感觉到长期拌喂带来的好处,虾的肝脏、肠道、透明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过选择合适的内服药也是很关键的,不同的阶段需要的产品特点不一样,小虾注重营养,中虾注重清肝排毒,大虾注重消化吸收。

版权所有:郑州赛有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78434号-1